注册 登录
滑铁卢中文论坛 返回首页

风萧萧的个人空间 http://www.shuicheng.ca/bbs/?6191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默克尔第8次访华 美媒:整个欧洲在向中国示好

已有 237 次阅读2015-10-29 08:05 |个人分类:政治 法律


     默克尔紧急访华不为拼经济隐藏目的曝光  为解决叙利亚危机


              京港台:2015-11-1 21:38| 来源:多维新闻


   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于10月29日至30日展开访华行程。尽管从时间上来看,这只能称为一次“短途旅行”。但就具体内容安排来观,从29日一早参加在人民大会堂外举行欢迎仪式、与李克强一道检阅仪仗队,到随后两国总理的会谈及新闻发布会,以及下午在“山村对话”会上致词并与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会谈,还有傍晚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谈,乃至于30日默克尔还要在李克强陪同下前往安徽合肥农村,议程安排之丰富、紧凑仍让人叹为观止。

  作为默克尔就任德国总理以来的第8次,以及今年年内的第2次访华。默克尔抵华前,外界对于其此行目的就已有了诸多探讨,且其中绝大多数都集中于经济领域,以及中欧关系层面。然而,如若纵观当前中欧关系,中欧贸易中有近三分之一是由中德两国贡献的,签订多少大单显然已难再成为一个打动人的噱头,更没有重要到一定要默克尔亲自出马才成实现的地步。

  真正推动默克尔一年两度赴华或许另有原因。而在外界对此的一系列议论当中,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Michael Clauss)在接受媒体专访时的一席表态,或许应当引以为关注。当其着意强调,除经贸议题外,默克尔还将重点与中国领导人讨论叙利亚问题,或也将默克尔此访中国大谈经济背后的另外一重目的直接点了出来——叙利亚问题。

  据柯慕贤透露,“的确叙利亚问题将是两国领导讨论的一个核心议题,德国希望看到的是,中国扮演一个更大的角色,在以政治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方面,因为中方与一些参与这一冲突的国家,保持了非常紧密的关系,比如说俄罗斯、伊朗,所以在这方面,中国就可以发挥作用。”这位以务实著称的德国女总理或恰有意利用这次访华之机,为叙利亚问题及其衍生品“难民危机”谋求一条新的出路。

  就现实来观,在美俄各自率领自己的伙伴在叙利亚空袭得不亦乐乎之际,叙利亚危机引发的难民潮已对德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一反默克尔此前不久刚因大举接收难民饱受赞誉,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10月29日撰文所言:应对乏力,“难民潮或终结默克尔黄金时代”,已经不是一种危言耸听,而是摆在默克尔面前的严峻现实。

  正如《金融时报》所指出的那样,“由于仅今年就要接收超过100万寻求庇护者,德国公众的焦虑情绪正在上升,党内对默克尔的批评也越来越多。几位与她关系密切的政治盟友承认,现在看来很有可能的是默克尔不得不在2017年下届大选前下台。即使她做完这一任期,几个月前还被广泛讨论的第四届默克尔政府如今看来已不太可能”。难民危机将要终结的不仅仅是默克尔的黄金时代,更极有可能将之数年来的政治功绩一举掀翻,让默克尔不得不重新寻觅解决问题的思路。

  接收难民能解一时之困,但显然无法从源头上肃清这一问题,默克尔自然熟谙此道。而这也是其此行中国的一项重大目的,即求得中国在此问题上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中国思路可能给叙利亚问题带来哪些新的契机,凭借中国同叙利亚问题其利益方之间的“融洽关系”,又是否能够为多边对话、协商搭建起桥梁。

  当然,这并非默克尔首次因叙利亚问题赴华,2013年中国就叙利亚问题投下反对票后,她也曾赴华,只不过她当时的目的是力图说服中国改变态度,同西方站在一起,孤立俄罗斯。而其最终的结果也可想而知,这样一种诉求并没有得到她预想当中的积极回应。不过,站在两年后的今天,默克尔再度因叙利亚一事访华,其或许能够迎来不一样的结局。

  就在不久之前,中国商务部刚刚表示,为帮助叙利亚及其周边受难民潮影响的国家应对严峻的人道主义危机,中国政府决定向叙利亚、约旦、黎巴嫩等国提供价值1亿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援助。从中并不难察,中国并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完全置身于叙利亚以及难民问题之外,而是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发挥着作用。

  且就在默克尔正式开始此次访华行程的前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28日在北京会见来访的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吕克托夫特时更是表态,解决叙利亚难民问题需要标本兼治。他强调,当务之急是妥善安置,缓解人道危机,并充分发挥联合国机构的作用。同时,国际社会应加快推动政治解决有关热点问题,帮助相关国家实现稳定和发展,消除战乱和贫困等难民产生的根源,关上水龙头。这才是根本所在。“在叙利亚问题上,应该发挥联合国的主渠道作用。中方将继续支持联合国秘书长及其特使的斡旋努力,倡议适时召开第三次日内瓦会议”。

  事实上,在叙利亚问题上,当前中德在叙利亚问题上有着极其相似的目标,中国更提出了自己的应对思路,即应当有联合国来发挥主渠道作用。至于中德在这一问题是否将进行更深一步的合作,则还有待事实来验证。


   默克尔第8次访华美媒:整个欧洲在向中国示好


      2015年10月29日13:40 环球时报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周骥滢】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访华之旅于10月29日正式开始,这已是默克尔第8次访问中国。此次访问被媒体形容为默克尔向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求爱”之旅。美国媒体分析,事实上,整个欧洲都在向中国“示好”。

  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贸易伙伴。据悉,多个德国重要商业人士已随默克尔访问中国,德国大众首席执行官(CEO)穆勒,西门子CEO凯撒,和德意志证券交易所(Deutsche Boerse)的CEO贾伟德都位列其中

  据美国媒体《芝加哥论坛报》10月28日报道,默克尔这个时间访问中国显得有些微妙:中美关系在南海问题上显得有些紧张;习近平出访英国,获得盛大欢迎;法国总统奥朗也将于11月初访华。有专家认为:欧盟国家与中国的关系上,英国将取代德国成为主导角色。能不能有效的处理这个问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

  习近平于10月访问英国,中英关系开启“黄金时代”,两国迅速走近。英国也是首个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为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扫平了障碍,但是也与美国制造了嫌隙。

  德国特里尔大学东亚和太平洋研究中心主任塞巴斯蒂安•海尔曼表示,英国通过与中国积极的展开交流实际上已经“抢了德国的风头”。他估计默克尔本次访问可能没有前几次那般容易。

  看似英国和德国在与中国合作上“争宠”的局面,实际上反映了整个欧洲在向中国靠拢的事实。日本《外交学者》杂志10月28日文章指出,伦敦试图把自己放在中国“在西方最好的伙伴”这个位置上,但是觊觎这个头衔的欧洲国家不在少数。波兰、捷克共和国、匈牙利也都可以宣称自己具备这个资格。报道认为,与其说这些国家在争抢这些名号,不如说他们正努力与北京加深关系,抓住中国的注意力。

            欧洲示好中国并非看上中国的钱袋子

                    热血网
0评论

    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英,令人们对重新审视中英和中欧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英国是一个拥有极强贵族文化的国度,在国家礼仪上十分讲究。从英国为习近平安排的种种细节来看,英国确实相当重视习近平的来访,在礼仪上真做到最贵宾的规格了。

    在英国向中国示好的同时,德国、法国等也不甘人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已经7次访华了。上一次访华,是2014年7月。2015年10月底,她又将来华。11月初,法国总统奥朗德也将来华。德法两国一前一后,也成中欧外交一种特别的风景。老实说,现在的欧洲就是英法德三国。

    中英关系,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于2015年9月来访时,大谈特谈两国“黄金关系”中的“黄金十年”,表示“我们希望成为中国在西方的最好伙伴。”在习近平即将去英国前,中英两国就宣布英国欣克利角核电站一事达成一致。该核电站由中法投资,建设成本高达245亿英镑(约合2400亿人民币)。欣克利角核电站只是一个例子。2014年底,中国对英国直接投资存量逾400亿美元。再看中国投资德法两国。

    中国投资法国的大型项目数量,已经居于英德之后。在德国,2015年,中国已尤为全球投资该国最多的国家。很显然,中国投资欧洲、购买欧洲产品,对一贯重商主义的欧洲产生巨大影响。英法德等国当年侵略中国,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敲开中欧之间的贸易大门。中国对欧洲的投资,2010年是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开始,中国对欧洲投资走上历史快车道。又看欧洲投资中国。分析指2020年后,英国对华直接投资额将是目前的4倍,高达每年约260亿英镑。德国对华投资主要来自大型制造业企业,偏重长江三角洲、东北重工业区、珠江三角洲。法国对华投资,2013年的数据是4倍于中国对其投资。历史过了一个轮回,如今却是中国主动投资欧洲,欧洲也在积极投资中国。

   

习主席访问英国

但是,如果以为欧洲与中国靠拢,完全是看中了中国的钱袋子,那就小瞧了欧洲了。

中国与欧洲三大国之间,长期以来,要数法国对中国比较友好。戴高乐生前,就曾表示对中国的友好与向往。欧洲三大国中,最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是法国,那是1964年。在西方发达国家集团,法国常常不那么买美国的账,有些事就喜欢与美国唱反调。1990年代美国因中国某个特殊事件,率领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实施高科技和武器禁运,法国依然不进向中国出售某些先进技术与装备,当然是悄悄干的。

如果说现实主义,英国最甚。英国其实1950年就主动提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954年建立“代办级”关系,称为“半建交”。1970年代初,中美关系趋向缓和。英国得知日本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972年3月,赶在日本之前,英国积极主动完成中英正式建交,比日本提早了半年时间。中英关系到1990年代,因香港回归中国问题一度闹得紧张兮兮的。香港回归中国之后,两国关系又渐渐常态化。

英国街头的中英两国国旗

德国实际上希特勒时就有中国情结,这就是1930年代国军有几个德械师的原因。若抗日战争和二战推迟几年,蒋介石60个德械师的计划哪怕完成一半,中日对决的场景就完全不一样了。抗战初期,国军拥有的几个德械师一方面训练原因(时间不足够),一方面是数量不足够,在1937年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消耗殆尽。虽然二战中,德意日结成轴心国联盟,中德军事合作直到1941年才中断。也即在1937到1941年,德国实质在帮助中国抗日。二战后,德国有好些年由于战败只能比较低调行事。1972年西德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后,两国关系快速升温。1990年代两德统一之后,德国领导人科尔、施罗德等,都对中国奉行比较友好的关系。默克尔任总理以来,有两年中德之间争吵比较多些,渐渐地,她又成为对中国比较友好的德国政治家。中国网民还亲切地称呼她是“默克尔大妈”了呢。

中国与欧洲产生更强烈的抱团取暖意愿,是2008年。那一年,因美国房利美和房地美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社会产生深刻影响。这场金融危机,中国用硬的方法挺过去了,但欧洲却陷于持久的麻烦之中。应对金融危机,美欧提出不同的方案,中国的立场很重要。中国当时整体策略是比较中立,谁也不得罪。2013年开始,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到2014年复苏的势头就越来越强劲。而欧洲,仍然陷入苦战中。欧盟中,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一度形势岌岌可危。这时候,美国并未对欧洲伸出援助之手。根据历史经验,美国首先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复苏,便有可能拉大与世界的距离。有一个说法,如果排除核战,现在全球列国结盟与美国一家乱斗,大家不要命地往死里打,都不一定能赢。此说可能有些夸张,但也提醒人们客观认清当今的世界现实。

要命的是美国创新能力仍然特别强劲。这些年苹果手机等独领风骚,又有苹果手表、微软手环、特斯拉汽车、Google无人驾驶汽车、Google眼镜、Google自动化住宅等超牛的新科技产品正在推出或呼之欲出。在这地球上,欧洲国家深知美国一家独大有什么后果。美国政客和社会精英自己长期唱衰美国,总喊美国衰落了,不行了,中国有一部分人跟着信了。欧洲人则一直比较理性,很清楚这世界正在发生什么。

欧洲最痛苦的一件事是计算机、信息工业和互联网经济,未能产生与美国抗衡的能力。德国提出了工业4.0,就是想借助强大制造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反超美国。还有,美国正在推进清洁能源革命,德国与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发展很快,德国占据美国高端市场,中国占据美国低端市场。结果。奥巴马政府看见美国自己的太阳能产业迟迟不能起步,就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德出口太阳能产品到美国一样打压。美国虽然当年因二战和冷战原因,与英法德等欧洲国家结为盟友,这种盟友有不少事情是曾一唱一和的,但在国家核心竞争力上,美国只管自己往前走,才不会将自己核心技术和龙头优势让渡与他国。当然,换哪个国家都是这样。问题就是美国太强了,就让别国心有不甘。

欧美之间的隐型对立或和平竞争,1999年欧元区的成立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为什么欧洲要这样做?就因为他们发现各国单打独斗,根本无法与美国竞争。欧元区原本产生一定作用,但欧洲国家间的矛盾和英国持怀疑态度,令欧元区又显得步履艰难。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那么一冲击,欧元区的脆弱性就暴露无疑。欧洲更意识到需要中国等经济体结成不是联盟的联盟。

英国街头的出租车上贴着美丽中国图案

在中国这一边,欧洲与北美都是两大重要的出口市场,欧洲的技术、优秀产品和先进装备,也是中国所需。在当今世界格局下,美国是绕不开的一个惟一超级大国。中国需要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更需要与欧洲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中国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但人均GDP和思想文化、教育科技、高端(精密)制造和军事军备,仍与发达国家有不小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其实意识形态之争已经没有实质意义,中欧之间如今没有领土纠纷,没有根本性的矛盾冲突,且中国对外投资需要一些出路,所以加强与欧洲关系也是势所必然。

英国首相卡梅伦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构想,最大作用就是拉近中欧之间的距离,令欧亚大陆形成新的共生关系的大经济体。起初,美欧似乎都不太当回事。传说美国还曾劝说欧洲不要加入亚投行。现在看来,欧洲对此倡议实际早就在认真研究。欧洲比较理性,对不可行的事并不感兴趣。如果发觉是一招妙棋,欧洲不积极加入就不是欧洲了。美国是否反对,对欧洲没有决定性影响。2015年3月,英国突然宣布加入亚投行。媒体很意外,写了许多花里胡哨的文章。可实质上,这是英国慎重的决定。随后,德国、法国、奥地利、冰岛、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波兰、丹麦等一大堆欧洲国家加入。美国与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国于2015年10月5日达成TPP协议,这个TPP朋友圈没有欧洲的事,暂时也不包括中国。有此新的因素,“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对中欧抱团取暖就显得格外有意义。

国际关系难免有亲疏,国家间也只能是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本质上皆是国家利益使然。国际竞争可以是和平的,也可是通过战争完成。人类社会的主流愿望还是和平竞争。可不管是怎样的竞争,前提条件是必须是国际最强势力间有一个大致的平衡。为了这种平衡,国际间便要上演合纵连横的大戏。《韩非子》说:“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美国越是强盛,国际上的合纵意愿就越强烈。中欧合纵,则是欧亚大陆最有吸引力的国际对策。中国要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国梦,欧洲也需要重拾往日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荣光,复兴出一个新欧洲来。欧亚大陆主要国家都有厚实的文明史,两大陆原本就曾长期是世界文明的脊梁。2014年世界GPD总值,美国16.9万亿美元,欧洲14.5万亿美元,中国9.9万亿美元。中欧都要追赶美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法律申明|用户条约|隐私声明|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www.kwcg.ca

GMT-5, 2024-5-3 01:37 , Processed in 0.03086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