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48|回复: 0

第七讲: 宅家亲子教育: 0-3,3-6, 6-12, 12-18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26 17: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链接在此

https://mp.weixin.qq.com/s/O8NyAkTQQMxIe4gePQ7VlA

第七讲:宅家亲子教育

大事件引发的心理应激对策⇒系列免费公益讲座

7. 宅家亲子教育(今天的讲座话题)
8. 夫妻配偶恋人矛盾
9. 和国内亲朋见解纷争
10. 强迫洗手清洁囤趸行为
11. 疑病恐病家人厌烦
12. 如何应对复工
13. 如何应对歧视
14. 如何预防中招
15. 中招怎么办
16. 如何快速心理重建
17. 如何准备孩子复课


今天的推文有些长因为要涵盖 0 到18 岁的疫情期间的亲子教育。

今天是4月25日,世界变化有多大啊。上周四加拿大萨省率先宣布从5月4日开始以五步解封顺序渐进开放。安省下周就出方案。网友们既看到希望又觉得将来不易把控。前景不完全确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恐慌,无助和不安定感。因为安省人口是萨省的12.5倍,确诊人数却是萨省的40倍, 死亡更是萨省的200倍。 萨省都要这么小心翼翼的渐进解封,可以想象安省更是如履薄冰。但持续的社交隔离及其产生的孤独感,给人们身体和心理健康也带来危害。如果能把”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 理解为保持“身体距离“physical distance,人们心理接受度会好些。人是天生的群居社会动物,人在出生后很脆弱,喜欢被抱着,围绕着,都希望与他人交流,觉得在群体里更安全。如果缺乏社会接触,身体就会出现高度警戒状态才有的抗争逃跑 (fight or flight) 的反应而给自己或他人带来心理的安慰或伤害。所以尽管疫情没有过去,渐进解封也是很有必要的。

今天就朋友们提出的问题重新调整了话题和讲座次数。从3月29日开通公益心理热线以来,问题都集中在轻症无法得到测试而引起的恐慌和疑病。公益心理热线会如期到5月31日。现在,很多网友问及的问题侧重到了亲子以及复工前后的问题。这些问题争取在安省复课前讲完。顺序有可能根据安省的解封计划而调整。

                 7. 宅家孩子管教

孩子看来还要在家待上几个月,原来以为一两个月好对付,现在看来孩子学习管教成了大问题,怎么引导孩子自律学习,减少打游戏时间,作息有规律,动静搭配,不整天吃零食,还懂得疫情防护,别实在的觉得疫情没事儿或到另一个极端吓得要命不敢出门晒太阳?

在经历这个突如其来的灾难之时,宅家的我们也像前线的逆行工作者一样在做贡献,因为宅家起到了拉平曲线的作用。 为整个社会分忧,在家工作的同时,或隔离的同时,或没工作下岗的同时,还要照顾孩子起居吃喝,学习,生活, 做父母的确是很辛苦。疫情期间常常提到身体上有基础病的人极易成为重症。所以保证营养:足量蛋白质+维生素+足量每日所需品 是保持身体免处于基础病的状态。今天的讲座就着重在管教孩子上避免陷入“心理基础病或称心理基础薄弱点”。

0 到3岁孩子心理成长特点:1.信任/猜疑 乐观/悲观 2.自主自尊心/羞怯疑惑

孩子的生长, 在3岁之前,和父母和养育ta的人心理依附连接(John Bowlby 理论)最为紧密。父母们主要期待孩子健康,好好吃饭睡觉,懂规矩,听话,愿意接受新东西,不磕不碰,懂得和人有限交往,开始学会用语言表达身心等。

这时的孩子主要的特点是”动“, 只要孩子能和亲人在一起,,有安全感,能活动,能玩儿,有零食就符合孩子的身心需求。家长这时也很容易的调整或降低疫情期间对孩子音乐,体育,识字,长知识的要求,冲突会很小。也比较容易的掌控健康食品,睡眠规律和电视时间。请见下图 E. Erickson 人生八段成长的两个区间。

家长管教这两个区间年龄的孩子: 陪着哄着小宝宝,陪着幼儿玩儿。一句话:安全+时间。时间的量 quantity of time 甚为重要在提供关照和安全上。孩子就能获得信任感,克服猜疑感,对自己/他人/世界具有希望感。这个年龄段夫妻的和谐起到绝大的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语言,脸色,情绪等肢体语言和说出来的语言很敏感。 父母因疫情而有的恐慌情绪会感染婴幼儿感到无名的不安全感。 这期间的负面影响是夫妻或隔代老人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甚至动手。以上两种都属家庭暴力。包括婴儿期宝宝听到家人吵架都对日后的肢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有伤害。

疫情宅家期间夫妻压力都很大,如果夫妻谈论很敏感的容易冲突的话题,就采用双规:规定时间,规定地点来谈。可以在宝宝在crib里睡着的时候到房子的另一侧谈,时间要短。 幼儿的宝宝在看电视特投入的时候夫妻可以到房间的另一侧去谈。 不在幼儿睡觉时谈,因为很大可能幼儿惊吓醒了偷听或下楼摔伤。如两个人觉得不可调和就要请专业人员来协调。因为孩子在这期间失去(没获得)安全感,失去(没获得)信任感, 成年之后就会很容易在逆境中抑郁无助惊恐不安。 出现有的人不停的索求爱/信任/安全感被配偶埋怨粘人缠人烦人,或闭关锁心被配偶埋怨冷酷回避不负责任,或索求来又怕失去而先放弃。这一个安全感没获得,日后是一种”心理基础薄弱点“。所以疫情期间,如果夫妻都很忙,白天可以分开陪伴孩子。

3 到6岁:进取自主主动好奇/内疚退缩,令别人失望,达不到别人要求特别是亲人的要求

通常孩子在这个时候更多的和他人的接触和探索世界。在安省,4岁就进学前班了。有些孩子才刚刚适应了白天的群体生活,疫情就开始了。等疫情过后,再开学时,父母对传染的担心就大了。从萨省的渐进解封来看,学校幼儿园不是第一个也不是第二个放开的。同理,安省也不会让孩子们去冒险。 所以,这个年龄的父母,在自己适应了解封之后,再慢慢引导孩子适应。在疫情期间,家长如能保持和一些孩子已经认识了的朋友联系,保持这个社交关系,疫情之后,就容易再融入学校群体生活。例如和小朋友通过视频一起玩儿游戏保持和小朋友们的联系。关于疫情教育,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容易受心理创伤,而且是容易将伤痛事件“截屏记忆”的,对事件本身却不记得前因后果。在将来自己或和咨询师梳理时都不容易找到心理伤痛连接线。在咨询期间,通常要进行放松催眠才能依稀记起事件连接或不得不问长辈那个事件,关键是长辈们有的更不记得了。所以,父母在疫情期间,语言用词要谨慎。孩子本该在这时开始接触他人和探索世界,如果又回到了,以安全感为首要的需求时, 孩子将来就容易减少社交,畏步不前。很容易有孤独感或干脆适应了孤独不去社交。

Image source: pexels.com

在疫情期间正好可以帮孩子养成洗手,不舔舌翻书,咳嗽打喷嚏用肘弯或用纸巾遮挡。关于有的孩子本来就有焦虑,经常咬手指甲, 是缺乏安全感和害怕自己不被认可。当然原因多种:父母关系不和,缺失一方的爱,留下的一方又很艰难。 或孩子更小的时候被动物伤害或摔砸伤而记忆恐惧无助等等。 父母可以在睡前读书时间补充对孩子的关照和表达无条件爱的信息。 例如,讲孩子小时候是怎么怎么可爱,爸爸妈妈亲戚朋友都爱。爸爸妈妈永远都是孩子的保护者。 在白天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过家家,来传递对孩子做事的认可。被别人接受是这时孩子的需求。所以这时安排孩子“任务”, 爸爸妈妈做这个,孩子作那个。既让孩子体会到了被关爱,又觉得自己被接受。很简单的一个任务举例就是:“爸爸妈妈要永远爱宝宝,宝宝就帮忙接受爱,好吗?”

⍈我在咨询中每每进行 Attachment家庭依附关系问卷时,都要问这样一个问题:”回忆你和你父母从小到大的关系,可以把时间拉回到你很小的时候,能记事儿的时候, 有哪几个词或短语可以形容你和你爸爸/妈妈和你的关系,例如亲近吗,包容吗,照顾你吗,爱你吗,凶吗,脾气大吗,疏远吗,有耐心吗等等“。 回答这些问题,并不是对父母们有多大的震撼。但当我在问卷后部问道: ”咱们想象以后过了20年, 甚至30年,40年,你的孩子有机会和一个亲情依附疗法的咨询师谈话,你的孩子也被问及以上的问题,你的孩子, 想象一下,那时ta也像你这个年龄了,你的孩子,嗯,在那时回忆起小时候你们的关系,ta会用哪些词来形容你和ta的关系?“这是个震撼的画面,我通常采用远景屏幕的效果,我问的时候,根本不看来咨询的人,我都把我自己带到了20年30年40年以后。⍇这时候,父母们会顿觉醒悟,仿佛看到听到了孩子几十年以后的回答,明白了自己在和孩子的关系当中是矛盾双方的主要矛盾,是变化的主体。和孩子的好关系要从父母做起。 一会儿当把这篇推文看完后,可以试试,沏一杯茶或咖啡,坐在那儿,让那个画面浮现出来,很安静的听听几十年后的孩子怎么说。


少儿小学期间 6 到12 岁: 勤奋,得到赞赏更加勤勉/自卑,受打击遇到挫折自信心低落

Wow, 这个年龄,是多产的时期。 疫情期间觉得最无聊乏味,累疯父母的就是这个年龄。安省每周只安排了10 到15小时的网课。孩子们有充沛的能量精力来吸收外界的信息知识,没有了校园这个重要的社会平台,孩子们没地儿蹦跶了。已经建立起来的规律的社交圈子也见不了面了, 因而”激悦“无从释放。孩子越外向,越社交面广,就越受影响大。有的孩子不仅白天,大半夜的也要家长陪着玩儿,睡不着觉,激动,激昂,欢乐,雀跃,愉悦和想要表达的压不住的要外放的能量。

Image source: pexels.com

孩子在这个阶段在抽象,心理,智力和认知上成长飞快。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用分析、综合、 比较、抽象、概括来解决问题。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父母要以家庭学校 Home School 的模式来增加对孩子的智力上的培养。 家长需要额外补充知识在:语言文学上,读故事书,增加词汇量,通过增加探索外在社会和他人的机会。孩子的大脑发育不能学一种学科太长时间,所以要在每个学科之间加进有趣的内容。否则持续学一种学科,对大脑也有伤害,而且容易让孩子失去对这一学科的兴趣。在科学知识上,可以在家中做一些有趣的小化学试验, 例如墨水倒进牛奶里的变化,牛奶倒进墨汁里的变化,牛奶和深颜色醋的反应,坏牛奶加热的反应。例如物理艺术类的,扇子一面画的是鸟笼,另一面是鸟,快速单方向转动视觉就是鸟在笼子里。可以给孩子讲解很多物理的知识。也可以在孩子弹琴时,测量听者的心跳血压,给孩子讲解音乐和心理学疗法的领域。同时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家庭会议 Family Meeting 上作疫情的报告report/presentation, 以锻炼孩子的公众演讲能力。小一点的孩子,家长可以假扮记者的身份提出质疑性的问题例如复课安全/歧视/欺凌等等,以锻炼孩子将来应对恐惧或被质疑的局面。 家长加进了这些有趣的长知识的活动后,孩子对游戏的迷恋就会下降,因为这期间孩子还是愿意和父母做互动的。

6-12岁儿童注意的范围较小,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只能同时注意到2~3个客体,而成人能同时注意4~6个客体。比如当他聚精会神写字时,又会忘了正确的坐姿要求。 6-12岁儿童感知事物的特点比较笼统,不精确,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特点,对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也比较模糊。所以请父母们耐心些,这时期,孩子如果从父母处听到看到对自己的否定,会降低对新鲜事务的兴趣和学新东西的欲望,将来很容易拖延和得过且过。这期间父母吵架甚至闹离婚,孩子央求别离,如果离了,没有心理介入的情况下,对孩子将来的伤痛是觉得自己不重要。如果没离以后还接着闹,孩子会在长大后撺掇离,好像是要证明自己当初的”软弱“已经变得强大了。有的孩子甚至小时候还在心理默默地发誓要保护某一方的家长。这期间孩子经历的心理伤痛前因后果事件正中记得都非常的清楚。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正在成长生存于社会中很重要的 “人格面具”persona。 此间的心理伤痛对孩子的社交性格,与人交往,职业,心智认知,人生观,配偶选择都有很大的影响。家长们在增加孩子知识的补充时把心智平衡掌握好。

如果夫妻双方意见不统一,就和孩子们在每周一次的家庭会议中提议案,提解决方案。给孩子一种民主受尊重不强迫的感觉。夫妻谈不上谁对谁错,都是为了孩子。一个家长让少学点,多玩儿点儿,多休息点儿,保持好的身体,开学就是检验身体的时候了。身体不好,中了招怎么办。这个家长一定是体会到了人生多学知识不如有好身体能生存,或没多学照样活得挺好,体会到了命最重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个青山就是命, 可不是树和石头。很多家长这次疫情感觉到,活着就好。 而有些家长,觉得这六个月就这么晃过去了。 不多学点儿, 孩子开学后就掉队了。这时候不锻炼孩子自律,机会就过去了。是的,锻炼自律也会在今后的复课后的个人防护上起到作用,例如洗手,不摸嘴,保持好的生活作息,学习有序,成绩好,自信心也增强,都有道理。父母双方试着请孩子来移动天平的标码,一般采取中道迂回性更容易。疫情期间锻炼孩子和家长的可塑性是个极好的机会。

12到18岁 青少年前段: 自我认同,明确角色概念/角色混淆彷徨迷失

Image source: pexels.com

孩子在这个时期,和父母冲突顶牛比较明显,尤其是不佩服父母的那些青少年,想要找到自己的定位,不想和父母一样,不想让父母设计自己的未来。和以前的时期比较,孩子在这个期间不愿和父母多互动,却更愿意和同龄人peer group 互动。青少年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找到自己的圈子,也是受圈子影响很大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疫情期间的教育要本着放平和孩子的地位。同等地位商量着办。同时又要有管有放,家长真的大撒把了,孩子倒没主心骨了。孩子的心理是在家长管的压力下反叛着去寻求快乐,才刺激。 家长真让他玩儿15小时游戏,不许念书,孩子倒傻眼了。不仅刺激没有了,快乐也没有,因为孩子感到,我爸妈放弃我了,一定觉得我没救了,没希望了。同学们当中必有父母大撒把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可能会邀请咱的孩子在晚上11点开始打群游。 父母阻止孩子,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在家里没地位,在同学面前没面子。明知不对也要参与。这时父母可以说:“你想晚上11点玩儿和同学群游,放松一下有道理,尽管你觉得这个时间不是那么的合适,你也很想玩儿就很难拒绝,可又觉得影响我们休息是吧?谢谢你还想着我们。你的成熟在增长。我在想,可不可以这样,问问你的同学,这是一个规律呢还是就这一天这么晚玩儿。如果就这一天,我觉得你就给这个同学面子吧,是吧,但如果是规律,咱们就需要在家庭会议上谈一下这个事情,因为咱们住在一起。以后你也和你的室友住一起,再以后也和你的伴侣住一起是吧。总得和别人一起做这个决定。我想听听你的想法?”关于孩子的游戏时间一直是这个年龄段的把父母逼疯了的问题。上一个成长阶段是累疯了,这一阶段是逼疯了。 作为家长,一定得冒着成绩低了的风险也要把孩子的自律培养出来,否则上了大学,住校了,可盯不住了。这也是我在给大学生做咨询中发现的,入校成绩很高,因为高中时父母严加管理。大学生住校后,管理为零了,却自律没跟上。出现很多打游戏挂科的, 甚至中途换分要求低一些的专业,或干脆得休学退学。

关于疫情,孩子可能和父母意见不统一,都不要说孩子和父母, 夫妻之间也不同啊。这么大的孩子看的都是英文主流媒体的新闻,那广度,是和以微信为主的不一样的视角。


关于疫情的观点和孩子交流时就要努力把受教育文化背景影响得偏见 bias 降到最低。如果孩子觉得中国人活该被歧视 deserve, 就要很正式的在家庭会议中谈及这个话题。我们不接受别人歧视我们,我们也不接受自己歧视自己。咱们成年人当中有很多“自恨情绪”。 这和成长过程中的自我角色认可阶段得发展有关。是想离开自己原有的不喜欢得归属(国家文化),融进自己挑选的喜欢得圈子(国家文化)。

在疫情期间帮助青少年的孩子建立正面的自我角色定位,自爱,自我认可,自我戒律是要有一个尝试的过程的。陪伴在孩子的心理旁边和陪伴在孩子的肢体旁边是同等的陪伴孩子的成长。

愿朋友们在疫情期间和家人一同面对和度过艰难,
改善自己的薄弱点,
增强身体和心理的适应力!

Image source: pexels.com


陈志红Sarah老师介绍:
MSW RSW 社工心理咨询师
EMDR Clinician 心理创伤治疗师
Addictions Counsellor 戒瘾咨询师
CBT/DBT Therapist 认知/辨证行为咨询师
Bereavement/ Grief Counsellor 抚慰丧痛咨询师
Emotionally Focused Couple Therapist 情感及配偶咨询师

相关介绍

MindPlus 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 首席社工心理咨询师,大学实习课程督导师,心理咨询师行业实践督导师。陈老师在加拿大滑铁卢社区,大学及高中校区的一对一心理咨询和公益讲座遍及中英文社区, 她帮助人们增强掌控情绪,安抚恐慌, 消减焦虑,摆脱忧郁,提高社交技能,抑制网毒瘾,增长应变能力,改善家庭/社会人际关系,建立健康有品质的恋爱,改善家庭及社会人际关系,提高子女教育水平,做到规划人生提升并融入加国社会。她帮助逾千留学生在异国他乡安定生活,学业顺利、学会健康的恋爱,成为心智健康阳光的有为青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法律申明|用户条约|隐私声明|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www.kwcg.ca

GMT-5, 2024-3-28 05:16 , Processed in 0.02480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