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23|回复: 0

加中国际-移民前你必须做好的心理准备 条条中枪 句句戳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2 16: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粤语可能是优势语言
李毅是上海人,祖籍广东,家中的长辈都说粤语。他移民到新加坡以后,粤语就成了他在语言上的优势。除了平日吃饭买东西,在工作的时候说粤语也能让他很快和周围的同事拉近距离。李毅是音乐专业的,他接触的新加坡文艺圈、电视媒体里也有很多说粤语的华人。



谢钢去澳大利亚之前就做好了有英语语言障碍的心理准备,但他没想到的是,华人之间也有语言障碍。刚到澳大利亚的那段时间,他在华人餐馆打工,老板是祖籍广东的老移民,谢钢和他说普通话,老板表示听不懂。后来他慢慢发现,很多华人听得懂普通话,也会说,只是他们习惯说粤语,不太愿意迁就新移民。

2、不是移民了就有高福利
新加坡的福利没有李毅想象中那么好,总体来说不如澳洲、加拿大等国。这一点新加坡和美国有点类似:有工作,才有福利保障。

他刚去新加坡工作时,公司定期每月帮他缴纳新加坡公积金(CPF)以保障其生活,账户功能包含退休金、公积金、医疗保险、教育、投资等。但是李毅的事业很快超出了新加坡的范围,哪里有好的机会就去哪里。尤其是入籍新加坡以后,他一直在亚洲甚至全球"找活";不在新加坡工作,他的CPF缴纳就只能停止。在新加坡,不缴纳CPF就没有基本保障,李毅只能多买几份商业养老保险。



美国发放的养老金和居住年限、纳税情况成正比。在美国,必须累计工作满10年、缴满40个季点(工作一个季度算一个季点)的社会安全税,退休后才能拿到社会安全金。但这笔钱也不够养老,还得加入其他的养老保险计划来补充。

3、夫妻可以共用医疗保险
德国居民要在政府的要求下办理一张医疗保险卡,每人每月强制缴纳医疗保险。宗雯珺说,如果夫妻中有一方没有工作,没有医疗保险,就可以用对方的医疗保险看病。美国的医疗保险也有类似的规定。



4、中产阶级看病最头疼
美国实行复合式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社会医疗保障和私人医疗保险。富人有实力支付私立医院和私立诊所的高额医疗费及高额的私人医疗保险,看病比较轻松。


看病最头痛的是中产阶级,他们有一些财产,而国家很少替他们的医疗买单。如果在比较好的公司工作,公司会给雇员买医疗保险,但是一旦失业,就会同时失去医疗保险。他们看病的压力最大。

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政府会缩减公共支出,许多公立医院会取消免费医疗项目,公司为了减轻负担也会提高个人医疗保险比例,这就意味着个人要为医疗承担更多的支出。

5、看个小病也要等很久
在澳大利亚看病几乎不用自己付费,但预约要等,就诊当天也要等。

澳大利亚没有"急诊",无论是脸上长痘还是癌症,都要先和家庭医生预约看病时间,家庭医生初步诊断后无法治疗的,再申请转院到专科医院,什么时候能排到很难说。常常是预约日期到了,病早就好了。


要看急症,只能找无执业资格的黑诊所或昂贵的私立诊所。程陆2005年移民澳大利亚,到现在身体不舒服时,第一个想法还是回国看病去。

谢钢曾经留意过,一个医生,一上午只看10个左右的病人。一个病人看完,医生不会马上摁铃让下一个病人进入,而是去休息室休息,打个电话、喝杯咖啡之后,再回来叫下一个病人。

除非是急症,在德国生小病也要事先预约,按照预约的时间去看病,有时候得等上几个星期才轮到。

6、最先融入的往往是华人社交圈
李峻去加拿大的时候还很年轻,到了那边先读了一段时间的书,用来融入当地社交圈以及缓冲找工作的时间。比较幸运的是,在读书期间他就认识了当地华人商会的人,为他找工作积累了不少人脉资源。



能认识商会的人,是他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同乡会、同学会,旅游团和BBQ聚会获得的机会。刚移民过去的人,最好能和认识的移民朋友交换各种信息,找工作有人推荐是比较快捷和有效的办法。

7、Labour的工作不比Office低级
在加拿大,Labour的概念并不是"苦力",大部分人出国前认为,在加拿大做Labour的社会地位比较低、收入也不会高。其实在北美,Labour工作的薪水往往比Office的还要高。前两年,有技术的切肉工或是送货员,每小时薪水是35美元,他们的生活其实很滋润。



看起来很体面的办公室工作,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级别,薪水也就比政府规定的最低水平高一点。

还没移民的朋友,是不是跟你想象的不一样?
更多留学、游学、教育、文化交流、移民、投资理财及地产发展请关注加中国际微信平台。


电话: 1-604-278-6187         
传真: 1-604-821-0948
办公地址:#230 13071 VANIER PLACE,RICHMOND,BC, V6V 2J1
CANADA
中国免费回拨号:950-405-96700

卡尔加里:1-403-800-0509
大连电话:0411-84802156

加中国际集团微信公众号:ccigca
www.ccigca.com

加中国际集团
  • 加中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 加中国际会计师事务所
  • 加中国际投资理财
  • 加中国际地产发展
  • 加中国际移民



CCIG logo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法律申明|用户条约|隐私声明|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www.kwcg.ca

GMT-5, 2024-5-20 10:31 , Processed in 0.02696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1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